同為原住民族對牡丹社事件(八瑤灣事件)的感想....

1871年,宮古島人要向琉球王進貢,乘坐的船遭遇颱風而漂流到台灣東南海岸八瑤灣(今滿州),其中3人未上岸即溺水死亡,剩下66人上岸,因為對該地不熟悉,飢寒交迫,誤入排灣族高士佛社領地,但高士佛社族人並未立即加以殺害,而是引導至部落內,並提供地瓜粥及地方給予充飢及休息。

(高士佛社族人的習俗:只要你喝過我們的水,吃過我們的食物,我們就是朋友,不是敵人)

宮古島人遭遇船難,又在上岸初便聽說大耳人野蠻兇悍會殺人(高士佛社族人戴大耳飾),雖被接待,但看到族人配戴番刀,魁武又高大,不安與恐懼加深,於是趁族人外出打獵,偷偷分批逃離部落。

部落族人見他們逃走,擔心部落位置已曝露,如果他們回頭帶人攻擊部落,部落便有危險,於是追擊,在雙溪口將其攔下,由於擔心部落位置外洩,又生氣他們不告而別不尊重族人,再加上語言不通,66人中有54人被馘首,幸好當時有保力庄庄長楊友旺居中協調,12人倖免於難,54人首級被吊於今石門鄉一棵雀榕上,之後被展示於部落首架。倖存12人最後經由府城(台南)返回宮古島,被殺54人葬於統埔南郊。

1874年,日本以為其報仇之藉口(當時宮古島及琉球非日本國土),由卸任美國駐廈門大使李仙得當嚮導,主帥西鄉從道率軍攻擊牡丹社,由四重溪進攻,排灣族長阿祿古及其兒雙雙戰死,日軍在龜山建設預備長駐,卻不敵南台灣瘴癘及炎熱氣候,結果病死比戰死還多,最後在英國領事調停下和解於1227日撤軍,部落歸還其中44人首級(其中10人首級散失),歸葬今沖繩那霸市護國寺,史稱牡丹社事件。(目前石門古戰場仍有立碑紀念)

身為賽德克族人,我不會把這件事拿來和霧社事件比較,因為事件發生原因不同,主動與被動條件也不同,所以無法類比。但唯一類似的大概只有保護家園的初心。

以同樣身為原住民的立場來說,牡丹社事件是因為文化的不同與語言的不通所導致,並非受到壓迫,若從更早1867年羅妹號事件就可以看出,瑯嶠(恆春)十八社原民在當時是地主,身分應比閩客人高很多,所以歸因於環境的封閉與文化隔閡造成的誤解比較合理。

而霧社事件是由於一開始賽德克族人就不願意受到日本管轄,再加上被虐待、欺騙,日人違反GAYA,私生子、污辱族人女子清白......等,忍無可忍之下,才爆發積怨已久的攻擊事件,所以發生原因本質上就是不同的,因此不能相提並論。

牡丹社事件最後導致沖繩被日本吞併,也促使日本軍國主義思想萌芽,嚴格來說,這件事或許比霧社事件來得更深遠影響世界歷史的走向,雖然兩個歷史事件都已經和族人、日本和解,但身為台灣人,不能不知道。

相較於我來說,比較讓我驚訝的,反而是排灣族人竟然一開始對落難宮古島人以禮相待,甚至當他們是朋友,是讓我比較驚訝的。要知道牡丹社事件還早於霧社事件(1930),當時的高士佛社族人已經懂得尊重外人,或許也非當時平地人(白浪)所說的野蠻與殘暴。

不過,有一點讓我感同身受的,原住民族所表達的是:台灣是我們的家鄉,是我們的土地。其他人來,我們歡迎,我們尊重,但不代表外人可以反客為主,侵門踏戶。現在的台灣人,不管你是原住民、閩客族群、外國移民,或從中國逃難流亡,台灣這塊土地總是用溫柔包容這些人,也願意讓他們成為這塊土地的一份子。台灣雖不大,但包容力是夠的。

但現今台灣有些人吃裡扒外,尤其是從中國逃難來的那群乞丐,要聯合外國來欺壓自己的同胞、族人,這是讓人無法忍受的,時至今日,賽德克族人不野蠻,排灣族人也很文明,但誰要出賣糟蹋台灣,台灣人也會讓他們付出代價.......請注意~石門鄉那棵百年雀榕,還活得好好的,要吊上背叛者的首級綽綽有餘!

237201816_363697671920055_5782412820958294592_n.jpg

arrow
arrow

    磯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