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到嗎?也不記得嗎?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,你們收拾的碎屑裝滿了多少個籃子呢?他們說:「十二個。」「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了四千人,你們收拾的碎屑裝滿了多少個筐子呢?」他們說:「七個。」耶穌說:「你們還不明白嗎?」』(馬可福音8:18-21)
這段馬可福音的經文,我看過不知道幾次了,但是就算從前後文去看還是似懂非懂。耶穌提醒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,而門徒在看過耶穌行過的神蹟之後,竟還以為耶穌的提醒是責怪他們沒帶足夠的餅(食物),耶穌是在告訴門徒:這些法利賽人以及希律王,把不屬神的命令或戒律加進猶太律法中,或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曲解律法,就好像麵團放進酵母,會讓錯誤的觀念與想法到處散布,像酵母使麵團整個膨脹一樣!而門徒竟認為只是食物沒帶夠...........
這是我們對這段經文的認知,沒錯!這個解釋並沒錯,但是這是比較屬於文字上表面的解釋,耶穌其實想告訴門徒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。
我們先來仔細看看,耶穌在這裡所顯的神蹟。
第一個神蹟:五餅二魚(五+二=七,七在以色列是圓滿的意思)
地點:耶穌地上的故鄉拿撒勒附近的空地
神蹟:給五千人吃飽,碎屑收了12個籃子
該神蹟是在猶太人的境內,意思是猶太人地
第二個神蹟:七個餅(看出來了嗎?還是七)
地點:外邦人之地革尼撒勒(Gennesaret,或稱格拉森)
神蹟: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,收拾7個筐子的碎屑
該神蹟是在加利利海的南邊,屬於外邦人之地,首都在底加波利(意思是:十座城。)是由希臘人在當地建城而慢慢形成城邦統治的地區,被猶太人視為外邦人地區,由於當地人拜巴力,所以也被認為是魔鬼敗壞之地。耶穌第一次過去時就曾經趕出一個在體內有「群」鬼的人,後來耶穌被當地人趕走,但那被救之人成為最早的傳道人,到處傳揚耶穌為他做的事,所以當耶穌再回去之時,才會有那麼多人(四千人)慕名而來,跟著耶穌聽道,也才會有這個神蹟。
好,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後,問題來了,耶穌先後顯現的這兩個神蹟,門徒都跟在旁邊,所以其實耶穌很明顯是想藉著神蹟教育他的門徒。教育什麼?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嗎?沒那麼表面!
耶穌想教育門徒的就是:我不但是猶太人的主,也是外邦人的主。意思也就是,我是全世界的主!相信基督的生命才會豐盛而圓滿!
來,我們看看在拿撒勒所顯的五餅二魚最後收拾幾個籃子?12個。猶太人有幾個支派?12個。那七個餅的神蹟呢?最後收了幾個筐子?7個。那是什麼意思?原來這個地區住了當初被約書亞趕出來的迦南七國的外邦人,分別是:迦南、赫、希未、比利洗、革迦撒、亞摩利、耶布斯。(約書亞記3:10;使徒行傳13:19)
所以耶穌既在猶太地顯神蹟,也在外邦人地顯神蹟,而且都是讓人飽足的神蹟,甚至富足有剩。這個意思就是:耶穌基督不光是猶太人的主,也是外邦人的主,只要信靠耶穌基督,可以得到富足有餘的生命。這正是耶穌想要告訴祂的門徒的,也是這兩個神蹟,耶穌最想傳達的真理。
所以~~~~~你們還不明白嗎?